cn en  | Welcome to the tourist website of Wuxi (Mashan) Taihu National Tourist Resort Zone    E-mail
 
马山菜的故事 | 自然天成,马山十鲜
Publisher:admin  Time:2015-10-15 10:44:20  Click:781

马山食文化的精髓就在“马山十鲜”里了。十鲜以食材的本地性汲取了新鲜口感,以制作方法的农家性饱含了马山特色,以传承上的传统性沿袭了菜品文化,以菜肴品质的马山性保留了地道口味。

炒蟹糊

以猪肉、鱼肉、鸭蛋同炒,辅以作料熬制金黄,口感细腻,自带鲜美的蟹味。


海参肉

菜肴源于南宋名医许叔微宴请韩世忠。干肉皮油炸水发,切成小条,形似海参,与肉圆、鱼圆、猪爪、山笋一同蒸烧,直至汤汁浓稠。


扣三丝

香菇、鲜笋、肉片切丝,以高汤入味,各丝分置碗底,余料填入碗中,然后扣入盘中,淋上味汁即成。汤色清澈,滑爽鲜香。


清汆鱼
太湖鲜鱼,汤色清澈,口感嫩滑。


红烧蹄膀

葱、姜、八角,大料爆香,以料酒、酱油、冰糖煸炒熬制,小火炖烂,收浓汁即成。色泽浓重,酥烂香甜。


如意结

菜肴寓意吉祥,明代《马迹山志》首创者钱西青为学生进京赶考摆宴所做。将猪小肠打成结,形似如意后下锅烧煮。口感熟而不烂、鲜香四溢。


扣鸡

马山土鸡烧熟、斩块、淋汤汁,再将碗反扣,形成鸡皮在上、鸡肉在下的装盘造型。细品肉感紧密,咸鲜适中。


老豆腐

清代马迹山徐腾晖的“孝道菜”。虽只用豆腐大火煮、小火烧,淋以荤油和香葱,却口感浓郁,十分可口。


细笋丝咸汤团、糖芋头、煎糍团

源于马山妇人对远行丈夫的牵挂。糯米烧熟,揉成糍团,煮汤煎炒,甜咸皆可。糖芋头选用以马山芋头、红糖 、白糖为主料,吃时下沸水煮熟即可,软韧滑爽,余香清甜。

老烧鱼

主选大青鱼,两面略煎,随即加入作料和清水,烧沸后转小火慢炖,至汁稠入味,装盘即成。口感醇厚、香甜适中。


马山菜的故事

 

 

 

 

1炒蟹(糊)的来历

明朝成化年间有两位清官都是太湖边人,一位马山西钮村的李濬,官任湖广布政使(相当于现在的副省级干部),另一位是苏州东山人王鏊,官至文渊阁大学士,人称“王宰相”,他俩是知己好友,一直以同乡相称。他俩在朝中任职,看不惯朝廷昏庸,后各自辞官归乡。归隐几年后,一天,王鏊突然坐船过太湖来马山看望李濬,李濬很激动,想好好招待贵客,但找遍了灶房,只找到了一小块猪肉,几个鸭蛋,好在还有一条不错的鱼。李濬就把鱼煮熟去刺,猪肉剁碎,与鸭蛋一些炒,做成一菜。王鏊一尝,菜肴颜色金黄,有一股鲜美的蟹味,顿时赞不绝口。李濬一尝,果然,明明菜里没有蟹却真有很鲜的蟹味儿,那这菜就叫炒蟹吧。后来村民也学着做,因为外观成糊状,又叫炒蟹(糊)。

2“海参肉”的由来

南宋时代“七大名医”之一的许叔微,是马山檀溪人,他在朝中任官时和抗金名将韩世忠是知己好友。许叔微因看不惯奸臣秦桧弄权,就早早归隐故里,常年为乡人看病,名声很大。韩世忠也驻守边防,岳飞被害后也辞官归隐苏州。有一天,韩世忠突然出现在许叔微的家里,许叔微见到故友很高兴,就请厨师赶紧烧菜做饭。烧菜师傅就把鱼和肉做成丸子,把干肉皮油炸水发,切成小条块,和猪爪、山笋一起蒸烧。菜做成以后,端到桌上。韩世忠一看,立即对许叔微说道:“老兄,又有海参又有肉,让你破费了。”许叔微一看,也傻了眼,家里没海参,可碗里还真有一条条的海参,他用筷子夹起一尝,原来是肉皮,俩人哈哈大笑,一尝此菜鲜美无比,异口同声的说:“海参肉,好菜!”此菜一直流传至今。

3煎糍团

马山自古就是太湖中的一座孤岛,岛上居民的油盐酱醋等生活用品必须乘船到陆地上去采购,岛上出产的农副产品等也必须用船运到外地去卖,与外界联系的唯一交通工具是船。撑船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,每次外出少则三五天,多则十天半月,遇到台风季节时间更长。因此,马山的男子外出办事,妻子就要为他准备充足的食物。为了方便,妻子会把糯米烧成饭,再揉成一个个糍团,放在篮子里带上船。到用餐时间,男子取出妻子做的糍团,放糖放盐都可以,炒一炒马上就可以吃,吃起来香糯可口,既可当主食,也可当小菜,大家都爱吃。

4马山老豆腐

马山老豆腐也叫“孝道菜”。据传,清代马迹山雁门村的徐腾晖,曾为福建福州推官,他是当时马迹山妇孺皆知的孝子。他父亲也在朝中为官多年,积劳成疾,后弃官归乡。还乡后大病缠身,卧床不起。徐腾晖就辞官还乡服侍父亲。为了能让父亲补充营养,徐腾晖经常用石磨黄豆做豆腐给父亲吃。徐腾晖烧豆腐时,先用大火煮熟豆腐,再用小火慢慢煮,并且在豆腐里放了少量的荤油,好让豆腐更入味。他父亲十分菜吃这道豆腐菜。父亲卧床八年,徐腾晖精心服侍八年,乡人都夸徐腾晖是一位大孝子。后来,由于老豆腐的口味十分可口,乡人也都仿做老豆腐,并在马山传开。人们每吃到“马山老豆腐”这道菜,都会想起徐腾晖的孝道,所以也叫“孝菜”。

5如意结的来历

明代,马山内闾村有一位私塾先生叫钱西青,他一生以教书为业,所教学生个个都能在科举中金榜题名,所以,他在当时的苏州、常州、宜兴一代是有名的“西席”先生,他首创《马迹山志》,为地方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。

关于“如意结”菜的来历,还与他有关。据说,明代宜兴人杭淮,是钱西青的学生,他在钱家苦读三年,准备进京赶考。钱西青特意备了一桌酒菜为他送行,因为知道杭淮喜欢吃猪小肠,其中有一道是用猪小肠做原料。杭淮一看就十分喜欢,就夹一个品尝,尝后觉得小肠熟而不烂,糟香四溢,味道鲜美。就问钱西青:“先生,这小肠的烧法蛮新鲜,怎么做的?”钱西青答道:“这道叫如意菜。厨师把小肠打了个结,像不像如意结?是想祝你这次进京赶考,称心如意,高中进士。”杭淮听后,十分感动,心中默想,这次考试一定要考好,不辜负先生的厚望。后来,杭淮真的一举高中进士。这道“如意结”菜肴也因为寓意吉祥而留传至今。

    
 
About Us    |   Website Map   |   Copy Right Clarification   |   Contact Us   |   Traffic Information    |   Privacy Statement
 
Copyright 2014 © www.wuxitaihu.com, Copyright:Wuxi(Mashan)taihu natioal tourist resort zone   Tourism Investment All Rights Reserved
Privacy Policy
and Terms of Service Tel for Information and Complaints:0510-85994109
Address: 21, Meiliang Rd, Mashan, Wuxi, Jiangsu Province
Su ICP Registered No. 05045490-1
Technically Supported by Juntong Technology